教师登录
学院新闻(存档)
日本江户时代的数学思想及其理学渊源——东华大学徐泽林教授讲座侧记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27日

2019年6月27日,我院邀请东华大学徐泽林教授为我校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数学史学科团队开展讲座,会议由萨日娜教授主持。徐泽林教授是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东华大学教授、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日本科学史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是东亚数学史与数理天文学史,兼及统计学史、东亚科学思想史,著有《和算选粹》、《和算中源——和算算法及其中算源流》、《建部贤弘的数学思想》等。出席会议的有纪志刚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的王幼军教授以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的研究生。

徐泽林教授的报告通过对《数学夜话》(1761)、《数学夜话评林》(1808)、《大成算经》(1711)、《缀术算经》(1722)、《方圆算经》(1739)、《自然算法》(19世纪)、《圆理算经》(19世纪)等和算文献,以及对荻生徂徕(1666~1728)等儒学家的著述综合分析,聚焦东亚传统数学思想中有关数学本体论、数学方法论、数学价值观以及无穷极限思想这四个侧面,分析在汉文化认同与民族文化自觉的背景下,和算家如何以理学(特别是象数学)语境对中国古代数学论加以重构的思想脉络,着重分析了建部贤弘(1664~1739)的数学方法论、数学认识论的本质及其理学思想渊源,以及和算家以象数学理论为依据建构无限理论的尝试,进而论述江户时代和算家的数理思想及其与理学思想的关系。

东华大学徐泽林教授

左起为上海师范大学王幼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纪志刚教授

聆听报告的交大师生

宋儒理学著述大约在镰仓时代(1185~1333)中叶传入日本;室町时代(1336~1573)宋明理学、心学在日本得到更广泛传播;进入江户时代(1603~1867)朱子学受到幕府尊崇,藤原惺窝(1561~1619)、林罗山(1583~1657)等人努力使理学重归于儒学。经贝原益轩(1630~1714)、山崎闇斋(1618~1682)等人的发展,日本理学成为独立于汉学的思想体系,对江户时代的人生观、自然观、世界观和数学观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徐泽林教授的报告完整、全面地梳理了江户时代和算家的数理思想及与理学的关系,对我们进一步探讨江户时代的数学思想及理学渊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撰稿:田春芝

审编:陈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