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2年7月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教研部主要负责组织开设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课程,全面系统讲授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研部统筹校内外教学资源,组建高水平授课团队,以集中备课、团队研课、专题说课、定期磨课等方式开展工作,以大班讲授、小班研讨、小组调研、专题评教等机制合力提升课程质量和育人效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要承担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马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原理”教研团队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创新课程模式,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这一指导思想后,教学团队更是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力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教研室现有12名专职教师,其中特聘教授1名、教授2名、副教授4名。在全体教研室老师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教研室被学院评选为优秀教研室、2019年教研室推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微课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获评上海市重点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目前共有12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人,讲师/助理教授4人。其中,包括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委讲师团成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等。近年来,本教研室持续推进专题化授课,并根据教师的学术专长进行合理分工,强化专题讲授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此外,多名教授参与编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2021年版),多名青年教师荣获教育部、上海市教学科研荣誉奖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是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下属的一个教研室,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学院于2009年设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是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年来,教研室坚持集体备课制,提倡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研室主要承担全校本科生《纲要》教学任务。现有在职教师12人,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或助理教授5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近年来,教研室获得学校教学奖多项,主编参编各类教材和著作多部,发表论文5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0余项。教研室主讲的《纲要》课,先后被评为校级和市级精品课程。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承担全校本科《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目前,全教研室共有12名专职教师,8名行政口兼职教师。教研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全体本科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治素质,为上海交通大学教育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承担全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形势与政策”课。“形势与政策”课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主要渠道、主要阵地,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对培养大学生系统、准确、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本教研室承担的“形势与政策”课能够做到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旨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是大思政课“善用之”的重要载体。作为深受大学生期待的“思政金课”,“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体现出“理论魅力”、“讲台活力”。
截至2021年9月,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现有专兼职教师40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26名,助理研究员4名,助教7名。“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的授课团队由权威专家、专业教师、行政部门、各学院思政人员组成,职称分布均匀,授课经验丰富,并以集体备课会、教学交流等形式不断提升任课教师综合能力。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实行“3+1”的专题授课模式,其中,“3”为主题教学的三个专题,“1”为主客体翻转教学(优秀作业展示等)或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等其他教学活动安排。每学期教研室将会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和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教学专题的选定,并且定期召开集体备课会和教学研讨交流活动。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具体开展工作特色:其一,实行备课资源共享。按照课程设置每学期共有3次教学团队集体备课,发挥团队智慧,形成了“问题链-案例新-学理强”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教学内容。其二,成立教学案例小组。该小组由核心“教师+助教”组成,完善形势与政策案例库,便于了解学情以及增加与学生互动;其三,善于整合校内外资源。基于“大思政”工作要求,为进一步发挥授课教师多样化教学特点,丰富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校内外实践备课活动,拓展教师视野。
研究生公共课教研室
教研室目前承担硕士研究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以及博士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教研室共有十三位老师,其中特聘教授二位,教授二位,副教授八位,讲师一位。目前教研室有二个主要的教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学研究和自然辩证法教学和研究。围绕着这两个教学研究主题,在博士生和硕士生思政课程中,进行相关专题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同时也承担了相关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以及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教研室老师积极参加上海市以及学校组织的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比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纳入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体系中,并由此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2019和2020年度教学成果一等奖。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前身是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创立于1999年,是中国高校第一家设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的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的建制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自1999年创立之初就开始在物理学名下招收博士生,2005年交大自设物理学史博士点,2011年自设科学技术史博士点,2015年成功获批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点,2019年获批设立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于2012年被评为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并在教育部第三、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三名。目前本学科点有四个二级学科方向:天文学史;数学史;科技与社会;技术史。目前本学院拥有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哲学两个硕士点,师资力量雄厚。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是国内科技史人才培养与成果产出的重要基地,长期坚持国际化办学,与国际学术同行机构如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京都大学科学史系等,长期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在学界享有卓越的学术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