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登录
通识通选课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

一、课程性质:面向1~4年级本科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通选课),没有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二、主要教学内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诞生的理论背景、基本思想及其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和当代意义;

三、课程教学目标:

  (1)扭转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理论误解,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该手稿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地位。自该手稿1932年被发现之后,立刻在西方思想界引起巨大的轰动,并围绕对该手稿精髓的不同理解,产生了巨大争议。迄今为止,争论依然在持续。这种争议不仅涉及到对该文本解读的观点分歧,更由此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质的不同理解。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误解实际上都根源于此。只有从该手稿入手去纯正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做到正本清源,从而澄清种种误解,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2)培养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兴趣,用纯正的马克思主义去吸引、感染和熏陶当代大学生。当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有着普遍性的厌倦,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究其根源,就是因为我们始终纠缠于枯燥抽象的教科书体系;只要让大学生进入马克思的经典文本——尤其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他们必将被马克思深邃的、并且依然具有当代性价值的思想所征服。


世界文化史

本课程重点讲述自上古时期到当代主要文明区域的文化史演进轨迹,并且对其进行系统性评述和比较。首先,系统了解世界文化史史线索,理解主要文明区域文化的价值与影响;其次,逐步学会鉴别一些文化专题和事件,理解其发生之原因,并且使之重新思考相关专题的评价问题。再次,对于文化及其交流现象进行一定比较,引发其积极探索,学会分析不同民族的文化或者某一文化现象为何在特定历史环境或时期内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本课程为国家精品在线开发课程、上海高校一流本科优质在线课程。在教育部网站公布的“关于加强世界史学科建设,整合世界史教学资源,建设网上教学平台,试行学生跨校选课提案“的公文答复中,表明“支持高校积极建设世界史相关慕课,面向社会免费开发。如,上海交通大学开设‘世界文化史’。”在示例中的4门课程中,本课程列举在第一位,其他3门分别是四川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的相关世界史课程。


附件: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129号(教育类401号)提案答复的函
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gaojiaosi/202108/t20210824_553983.html

 

科幻作品与当代科学争议

《科幻作品与当代科学争议》作为面向全校本科生的核心通识课程,教学内容基于开设者近十年来对科幻作品进行科学史研究的心得和成果。课程本着跨越学科、沟通文理的教学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历史素养和开拓学生广阔的知识视野。

课程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揭示科幻作品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展示科幻作品与科学探索之间丰富的互动关系;从反思科学的角度了解科幻影片的独特价值。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更加全面理解科学的历史、科学本义的目的;通过对科学史相关知识背景的了解,提升学生的科幻作品鉴赏能力;结合案例,通过课堂讨论,从反思科学的角度提升学生对一些抽象的科学争议问题的思辨能力。

什么是科学

本课程为超星尔雅慕课,慕课主讲教师为清华大学吴国盛教授,校内对接负责人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杜严勇教授,课堂讲授为16学时。教学主要内容为科学的起源与发展,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是十九世纪以后的现象,科学在其源头处并不是生产力;科学根源于希腊人对于自由人性的追求,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现代科学起源于希腊科学的复兴以及基督教内在的思想运动,对力量的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服成为现代科学的主导动机。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分析希腊科学与现代科学的起源;从博物学的角度重新理解中国古代的科学。

组织文化研究

“组织文化”的概念来源于上个世纪风靡全球的“企业文化”的概念,它是“企业文化”内涵和外延的充实和延伸,现己开始被广泛应用在除了企业以外的行政机关、学校、医院、社区和非营利性组织等的管理上,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

《组织文化研究》这门课程立足于洞悉“人性”这一底层逻辑,从“文化”概念的表象与本质的角度入手,探讨在正式组织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共性”特点,这当中涉及到各种不同“环境”对组织文化的影响,“共同价值观”对组织文化的指导与锚定作用,“制度”是如何在人们的理念层面和行为层面起到关键性连接与规范作用,以及人们熟知的英雄、礼仪和故事等是如何参与和塑造组织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特色的等不同内容。

本课程既具有深刻的理论性,也具有广泛的实践性,学习这门课程对同学们理解和认识社会现象与预备进入社会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老庄元典选读

一、课程性质:此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人文类经典阅读课程。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老庄元典与先秦文献、学术流派的关系

2. 老庄思想与古希腊哲学比较

3.老子通行本精读

4.庄子内篇精读

三、课程教学目标:

1.总目标: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中华文化源头——老庄元典的基础上认同中国学人的精神脊梁,起到提高修养,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作用。

通过讲解老庄元典的篇章,从哲学的维度对比中西文化之相似与不同,进而反思现代教育之不足。在经典著述的基础上,为同学们介绍培养定力,破除执着,开启智慧的中华国学路径。

2.具体目标:

以通行本《道德经》、《庄子》为主,辅之以郭店竹简本《老子》以及郭象本《庄子》,以及郭庆藩陈鼓应诸君版本。选取若干重要片段讲析,指导学生精读上述经典原文,指导学生开展有关专题的讨论,并形成课程论文。

着重于老庄思想与古希腊哲学之对比,探究“知”与“觉”的辩证关系,从认识论的角度剖析产生怀疑的深层原因,了解觉悟者超越怀疑论的路径,为现代人走出“怀疑--自闭--抑郁”的精神困境提供方法论指导。

推理与思维训练

本课程为上海交大首批立项并验收通过的通识核心课程,于2009年正式开设。课程遵循通识教育的理念,以推理为对象,通过相关逻辑原理的讲授,结合大量实例分析,注重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课程开设十余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相关教学资料,编著有与课程同名的教材,为高质量实现课程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