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登录
综合新闻
虚拟仿真赋能案例教学 靶向攻坚思政课改革创新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教研室主任工作例会暨本科生思政课案例教学专项工作部署会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2日

为进一步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推动思政课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3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教研室主任工作例会暨本科生思政课案例教学专项工作部署会。会议聚焦“AI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创新”,并对思政课案例教学专项工作展开研讨。各教研室主任及教师代表参会,本次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魏华主持。

在东晖园虚拟仿真教学中心,教研室主任们佩戴VR头显设备,沉浸式体验“C919大飞机仿真模拟”及其他虚拟仿真课程。随后,全体人员共同参观“星火厅”红色剧本作坊,技术团队现场演示思政虚仿课程制作和虚拟云课堂直播,该系统支持实时构建三维历史场景,并提供沉浸式虚拟演播室,制作录播虚仿课程及实时直播虚仿课程,极大方便生产内容。接下来,全体人员在展示厅进行4D全沉浸体验,通过14k分辨率的超宽屏幕观赏大飞机C919、外滩风云等超宽影片。魏华介绍,学院后续将为教师们提供技术实训课程,全面提升数智化教学能力。

本科教学工作部署环节,聚焦思政课改革创新,组织开展了优秀教学案例专题研讨。会议形成共识并指出,思政课案例建设需凸显四大核心维度:真实性、时效性、典型性、理实结合等特点,注重理论阐释与实践应用的有机融合。会议面向下一阶段开展数智化教学探索,部署三大实施路径:一是推进教学技术从“单向展示”转向“双向交互”,构建师生深度互动的智慧课堂;二是推进案例建设从“零散应用”升级“系统集成”,实现课程资源库升级;三是推进教师能力从“技术应用”迈向“创新研发”,搭建项目式教师创新团队。本次工作部署还将“推动院级评教”纳入重点改革范畴。通过建立动态化教学评估指标,结合同行专家评议、教学成果实证等多维评价指标,着力构建“教学-评价-改进”的闭环评价机制,为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提供支撑。

交流研讨环节,与会教师就如何更好地以数智技术赋能本科生思政课的场景化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时代命题下,教师们一致认为,数智技术的教育化应用正引发思政课教学的范式转型,这要求思政课教师要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向培养独立思考、创造力和道德判断等核心能力。学院将通过建立智能教研工作坊、开发思政知识图谱、构建智慧教学评价系统等具体举措,推动构建数智时代人工智能(AI)与人类智能(HI)相互协作的育人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