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登录
综合新闻
“思享大学堂”再启新程,理论大宣讲“声入人心”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22日

11月20日,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思享大学堂”理论宣讲第三季启动仪式暨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徐汇首讲活动在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活动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指导,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徐汇区委宣传部(区精神文明办)联合主办,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承办。

“按需点单”精准赋能:

区校合作破解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思享大学堂”作为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的重要品牌项目,自启动以来便致力于突破传统理论宣讲的界限,探索更加高效、精准的传播方式。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徐汇区委宣传部(区精神文明办)开展深度合作,借助高校马院在专业理论研究和宣传宣讲方面的优势,每月以“按需点单”的方式,向全区各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居民区实践站、文明实践特色阵地、文明校园等配送高质量的理论宣讲类课程。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推动了理论宣讲向基层的广泛延伸,更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思享大学堂”第三季将采取系统化、品牌化的课程设计,摒弃传统理论传播模式,以更加生动、贴近实际的方式向基层干部和市民群众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使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成为启迪智慧、激发共鸣的精神之旅。活动现场,来自徐汇区13个街镇的基层干部和社区居民代表、区域内文明单位代表、先进典型代表及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等13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和聆听了现场讲座。

数据驱动课程设计:

基层需求调研重塑理论宣讲新模态

为更好发挥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理论宣传、政策解读、资政建言等领域的独特优势,以及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弘扬主流价值中的载体作用,按照中央宣传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建行动计划”部署安排,在市文明办牵头推动下,202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签约结对共建,双方聚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首要任务,将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和理论宣讲合作,全力推动理论宣讲向基层延伸。

此次为精准对接基层理论学习需求,上海交通大学“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与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思享大学堂”联合开展了一次课程内容偏好调查。通过向街镇社区、辖区文明单位、部分中小学校(文明校园)发放问卷,对50堂课程进行了偏好调查。理论课程热度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课程、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系列课程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系列课程。“实践创新精神”主题课程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课程、科学家精神解读系列课程、“青翼凌云”国产大飞机青年宣讲专题系列课程。从具体课程来看,“从deepseek到哪吒:人才创新如何打破封锁”“转角遇见美:人民城市理念的上海样本”“当‘不可能’成为起点,看潜蛟如何跃出深渊”和“敢为不可为——黄旭华的三重破局”等课程,都有较高的选择率,都是大家非常喜欢和期待的课程。

从单向传播到精神共鸣:

理论宣讲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


活动当天内容丰富多彩。首先,回顾了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思享大学堂”第二季的成果,并发布了第三季课程清单,共计推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108个宣讲课程,将在接下来为期一年的第三季进行宣讲。徐汇区精神文明办对课程内容偏好调查问卷结果进行了发布。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余新丽介绍了“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的相关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进行主题讲座,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系统阐释了“十四五”时期重大成就、“十五五”时期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结合上海实践深入解读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内涵路径。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团长杨世照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关于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为主线带来微宣讲,结合在河北正定的实践调研与非遗“出海”案例,生动阐释文化作为“精神纽带、发展动力、文明桥梁”的深刻内涵。宣讲立足青年视角、融合上海实践,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在理论传播与文化传承中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