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2023年5月19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以线上视频形式隆重举行。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美国杜克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二十一世纪国际体系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理论成果对当代世界的影响、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董玉山主持。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副处长高延坤致辞。董玉山首先向参加研讨会的国内外学者和参会师生表示诚挚欢迎。他指出,中外学者线上汇聚,从全球视角回顾和展望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历史经验及国际意义,相信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定有助于国内学者了解海外学者的中国观,也有助于海外学者了解当代中国的和平发展。
高延坤代表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向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推进当代中国理论传播,不仅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还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他希望与会专家畅所欲言,互相切磋,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第一场“二十一世纪国际体系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主旨演讲由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鹏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约瑟夫·格雷戈里·马奥尼教授作了题为“二十一世纪与中国:新时代、新挑战、新机遇”的发言。《亚省时报》专栏作家江峡先生作了题为“中国崛起、大国竞争和前景展望”的发言。美国杜克大学刘康教授作了题为“德国人今天的马克思观——国家历史博物馆2022年马克思专题展观后感”的发言。浙江大学王杰教授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当代形态研究的重要性”的发言。瑞典哥德堡大学大流士·杜斯特教授作了题为“人类世批注”的发言,对人类社会历史及发展前景作了深度思考,有利于当代中国与世界进一步保护全球生态。
第二场“中国理论成果对当代世界的影响”主旨演讲由华东师范大学曹景文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何卫华教授作了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去殖民性的中国视角”的发言。复旦大学高晓林教授作了题为“重视中共政党形象和领袖形象同构力,塑造好中共国际形象”的主题发言。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凯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使命型政党的领导角色”的发言。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乔兆红教授作了题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中国对于世界意味着什么?”的发言。
第三场“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主旨演讲由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魏华主持。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彼得罗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周露平、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玲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中国社会发展模式”“马克思的反贫困哲学及其新时代启示”,以及“近代上海棚户区的社会治理及其世界意义”的发言。
第四场“研究生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玲教授主持。吕列霞、谢昊举、石同瑶、孔亮、高鑫雅、王继承、王志成、郭帅、银恩、伍慧阳等研究生依次进行学术汇报。诸位研究生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一带一路的世界经济意义、国家战略需求对重大科技工程决策的影响、新时代党的文化使命、现代性批判的限度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及其对世界的意义、数字异化的生成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创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带给国际社会的存在感与体验感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学术交流。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玲教授主持闭幕式。张玲向与会专家致以衷心的感谢。张玲认为,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从国际视角看中国成就、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四大议题,在学术上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思想碰撞。张玲指出,这次由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初步达到了“中国学者了解外海学者的中国观,海外学者了解当代中国的和平发展”的目标。她希望研讨会继续办下去,成为国内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增进共识的平台,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最新成就,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魅力,提升其国际影响力,让国际社会越来越了解中国,理性看待当代中国的发展。
撰稿人: 谢昊举 伍慧阳
摄影:谢昊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