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面对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的新要求和新挑战,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线下教学“实质等效”的教学目标,积极组织线上课程技术培训、集体备课和操作演练,为这次应急性质的线上教学做了充足准备,顺利完成开学第一周全覆盖、大规模在线思政课教学。
老师们对此有哪些思考?学院专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梁教授分享线上教学经验和思考。
李梁教授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奖”等称号。获得“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提名奖两项荣誉。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上海市首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李梁工作室主持人。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Q1:您是如何看待此次线上教学的?
从教育与技术的视角,现代技术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线上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的题中之义。从教学形态上看,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是当今世界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从教学技术的视角,在线下教学无法实施时,运用线上教学不失为是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Q2:针对此次线上教学,您做了哪些前期准备?
线上教学需要一定的技术作为支撑,这个技术就是我们常说的“硬件”和“软件”。目前更重要的是“软件”,即对技术的掌控能力。我多年来一直在做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研究和实践,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前期准备,主要是针对新型“硬件”属性和性能的了解、熟悉及其使用。这不是一个难题。
Q3:因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的不同,您在教学目标和要求上做了哪些调整?
近些年,我一直在做以课堂线下教学为主,和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探索,尝试过多种教学模式,也取得一些成绩。教学目标和要求源于课程目标,我上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目标可以归结为“四个选择”(让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个目标是不能变的,无论是线下教学,还是线上教学,以及混合式教学。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如果采用行为取向的目标,就是期待学生的学习结果,这是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比较适合于思政课教学;如果采用生成性目标取向,即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生成的目标,思政课老师难以控制和把握,理工类课程相对容易些。如果采用表现性目标取向,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领域,至于结果则是开放的,人文类课程可以尝试。
上述三种目标取向,在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可以打通,但目前的线上教学更适宜于第一类目标,那就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培育三者的统一。但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而言,强调历史脉络与历史事实、历史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的教学目标,是不会变的。
Q4:canvas、zoom和微信三个教学平台,您在各平台分配的教学任务有什么不同?怎么发挥不同平台的独特优势?
canvas、zoom和微信三个教学平台的教学任务是不同的,但又是相互支撑的。Zoom:直播教学;Canvas:课前预习和课后深化及巩固;微信:即时讨论。三者统一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习。
Q5:开学一周主要运用的zoom、canvas和微信三个平台相结合教学模式,您认为目前这种教学模式效果怎么样?
教学是一种过程,效果是在过程中产生的,教学过程涉及到多种元素及影响因素。目前线上教学,仅教学媒介而言,除了口头语言,还缺少肢体语言和动作表情的配合,这会影响学生的接收和接受效果,这是目前线上教学无法克服的困难。从知、情、意、行的视角,尤其是从教学内容方面多下功夫,是目前线上教学zoom、canvas和微信三个平台相结合的模式,能解决教学效果的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总体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Q6:在接下来的在线教学中,您准备在哪些方面再做提升,以求达到与线下教学“实质等效”的教学目标?
如果仅从知识传授的角度,“实质等效”是有可能实现的。但对思政课而言,“实质等效”是难以实现的,因为思政课更多涉及理想、信念、情感、态度等,这些价值性的形成及其认知,往往在人与人、面对面中更容易产生乃至发挥作用,线上课堂是无法做到的。再者,更多的线下课堂的有效性,在于其对教学过程生成性的把握,尤其是思政课,而不是线下预设性的课堂。这里的生成性、预设性不是指教学目标,而是指教学过程。
如果要提升的话,那就是教学应侧重于“释疑解惑”方面,即以问题的方式教学。收集学生的问题,梳理学生的问题,再与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对接,形成问题逻辑式教学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我以前尝试的,比较适合于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但用于目前的线上教学,难度挺大。不过,也可以尝试一下。
Q7:这次大范围线上教学将给思政课带来怎样的变革?线上思政课教学还有哪些需要突破的瓶颈,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对策略如何?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线上教学有一个发展历程,其教学形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以前,我们不了解这种变化。思政课教师也不了解教育技术,也不太懂教育技术,常常把他们当作工具和手段之类的技术。老师不太重视线上教学原因众多,我觉得主要是对教育与技术关系的认识不清楚,以为这是技术哲学探讨的问题,其实,一旦从事教学就会涉及到教育技术(一个学科、专业),因为这是“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环境。再加上,就目前线上教学形态而言,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一个问题是,对教学要涉及到的其他学科关注不过,如传播学、心理学、其实教学还涉及脑科学、神经语言学等多学科。思政课教师大多是单一学科背景,而思政课是综合性学科,再加上没有教育学的背景,自己具备了学科素养,但忽视了学生培养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包括教学能力等。这些都是思政课教师需要突破的瓶颈。
审编:牟凯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