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登录
教学科研
马院开展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着力打造大思政课堂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04日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特别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习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的基本要求,为教师上好思政课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根本的遵循。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创造的辉煌业绩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讲到:“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通过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在建党一百周年的当下,积极探索“四史”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堂的实现路径。

       首先,通过学术研讨和集体备课制度提升思政课教师讲授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的能力。2020年5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就“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以史为鉴,练就过硬本领”“教学相长,强化‘四史’教育”等方面展开探讨,形成了以“四史”的真实性、客观性涵育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认知,强化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政治导向的共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院思政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制度,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四史”专题开展分工合作,搜集教学素材、现场研讨课程设计,提升教师的认知水平和教学技能。

       其次,史论结合,将生动鲜活的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素材与思政课的理论知识融合起来。“思修”课程在讲授发扬中国革命道德时,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作为串联脉络,在具体史实、史料的讲述中使同学们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原因,从而自动揭示出中国革命道德的本质内涵。“原理”课程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对四史所蕴含的历史观进行解读,结合“新中国史”说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社会历史趋向和主体选择的辩证统一关系。

       “形势与政策”课画好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同心圆,以“铭记党的辉煌,创造新的历史”为教学主线,将“党史”与“校史”的融入、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融入其中,实现“大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先后以“接续奋斗: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图景”“实现贫困人口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与时代同频共振,进一步发挥课程价值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生准确理解“四史”,树立大历史观,增强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力,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相契合。让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发挥历史资政育人、鉴今指路的作用,推动“四史”之精髓同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相联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道释放出真理的力量、理想的光芒。使青年大学生不断增强历史认同感、文化自信心。

       再次,通过校内外合作,用科技手段和社会实践促进“四史”融入大思政课堂。概论教研室自2020年开始推进“VR技术+思政课”建设,党史学习教育智慧研读平台即依托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四史”、党建、中国政治等方面积累的丰沛历史资源,联合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充分运用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和可穿戴设备等先进技术打造的智能化阅读产品,通过沉浸式、案例式、互动式等特点为学生带来智慧阅读模式。同时,学院积极开拓“四史”与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如浙江诸暨的俞秀松纪念馆和上海交通大学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并以此为依托,使学生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大思政课的魅力,在实践中学习与进步。

       经过上述改革和探索,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皆具备了把“四史”带入大思政课堂、用丰富生动的历史素材和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讲述思政大道理的意识。在实践中亦得到了良好的反馈结果,思政课堂上学生的抬头比率、参与程度、对话深度不断提高,师生徜徉在“四史”的海洋中感受党和国家发展的艰辛与成就,感叹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明显增强了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本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的良好效果。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拓展“四史”融入大思政课堂的渠道,让“四史”真正实现“守先而待后、既往以开来”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