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登录
学生工作
实践传真|马院“寻访赣湘桂‘红色地标’,读懂东方奇迹‘密码’”实践团赴江西省南昌市开展调研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31日

    20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征程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养分,红色地标作为百年党史最鲜明的历史见证,在历史滚滚洪流中愈发明亮耀眼。马克思主义学院“寻访赣湘桂‘红色地标’,读懂东方奇迹‘密码’”实践团由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的11名硕士生组成,由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副书记周琳琰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鲍金老师、青年教师刘伟老师、张杨老师担任指导老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促进广大青年培养爱国主义热情,传承红色基因,实践团成员踏上了实地探访红色地标、宣传红色革命精神、青春献礼建党百年的社会实践之路。通过追寻革命足迹,重温红色记忆,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丰厚滋养和智慧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7月31日,实践团走进了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盛夏的英雄之城,“红色”风采火热依旧,矗立在八一广场南端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在日光映照下格外雄伟壮观。成员们心怀敬畏,列于塔前,瞻仰碑文,缅怀那段浴血奋战、英勇无畏的革命斗争史,穿越历史长河遥寄哀思致献崇敬。

图为军旗升起的地方。牟凯璇 供图

图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远景。牟凯璇 供图

    南昌起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有力地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掀起了一波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为纪念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197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工程在八一广场开工建设,并于两年后落座建成。纪念塔正北面是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九个铜胎鎏金大字,下嵌“八一南昌起义简介”花岗石碑。其他三面是“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呼胜利”三幅大型花岗石浮雕。塔身两侧嵌有青松和万年青环抱的中国工农红军旗徽浮雕。塔顶则由直立的花岗石雕“汉阳造”步枪和用红色花岗石拼贴的八一军旗组成。

图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近景。牟凯璇 供图

    驻足仰望高巍耸立的纪念塔,我们仿佛可以穿透时空隔阂置身于那段战火纷飞的硝烟岁月,耳边响起黎明的号角、战士的嘶喊、激动的泪水、胜利的欢笑,令人心潮澎湃,一股庄严和神圣感油然而生。成员们纷纷表示,将会把此次参观学习的精神洗礼转化为奋发向上的持续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责任与担当镌刻出新时代青年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血脉。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纪念日,又逢八一,军旗猎猎。实践团在这一特殊节点来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重温“南昌起义”峥嵘岁月,学习伟大“八一精神”。


    进入纪念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组人物雕塑《一代英豪》。这组雕塑由雕塑家陈允贤于1997年创作,纪念南昌起义的五位领导人:周恩来(中)、贺龙(右二)、叶挺(左一)、朱德(右一)、刘伯承(左二)。雕塑右侧的灰色建筑就是著名的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一代英豪》雕塑前。


图为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牟凯璇 供图

    实践团成员观看了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共青团南昌市委和江西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我们的八一》新书发布会,并采访了受邀老战士代表李潭清同志。李谭清老战士1945年参加八路军,1950年入党,历任二十八军第二十九师战士、卫生员,曾参加了抗日战争及泰安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中原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上海战役、福厦战役等重大战役;先后荣获“解放奖章”“中原战役纪念章”“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纪念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建国70周年纪念章”等。回忆起艰难的作战岁月和自己的毕生经历,李谭清老战士很是感慨,他嘱咐实践团成员:“你们都是大学生、研究生,毛主席讲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实践团成员听完李潭清老战士的讲述十分触动,表示一定不忘老战士的嘱托“为祖国建设服务,报效祖国”。

图为李潭清老战士。胡旺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李潭清老战士。胡旺 供图

    走入纪念馆一楼序厅,正中是《石破天惊》雕塑:一只强劲有力的大手,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紧扣着汉阳造步枪的扳机。其中一块石块上镌刻着起义打响的时刻: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国民革命军2万余人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图为《石破天惊》雕塑。牟凯璇 供图

    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以“伟大的开端”为主题,以“强军之路”为主线,共分为“危难中奋起”“伟大的决策”“打响第一枪”“南征下广东”“转战上井冈”“群英耀中华”等六部分。通过馆内陈列的文物和照片,成员们回顾了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光辉历程,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不怕险阻、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青山肃立,绿水长歌,“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八一”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也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青年将个人成长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时代浪潮中激流勇进,奏响时代奋进的青春旋律。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胡旺 供图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采访了来自江西抚州的吴木堂老战士和来自浙江宁波的竺松民同志。吴木堂老战士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子女的陪同下来此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在交流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吴老战士原本就是军人,1953年响应江西省政府的号召重新回归部队入朝参战,1956年5月回国。吴老战士参战时才20岁,回忆起在当时的作战岁月,吴老战士很是感慨:“到朝鲜,我们住在窑洞里,一个班12个人住在一起(大通铺),主要是吃干粮,条件比较艰苦,比自己想象的要艰辛。作战时水是比较紧缺的,大家在一起相互关爱,把水留给最需要的人,当时也不知道战争要打多久,大家都相互鼓励,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一定要打败美帝国主义,要活着回自己的国家。”在分别之际,吴老战士对实践团成员语重心长地说道:“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年轻一代应该感到非常的幸福。在当今和平年代,我们的生命权得到了充分的保障,物质文化极其丰富,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想想与革命老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艰辛相比还有什么坎过不去的呢?加油,年轻的朋友们,你们是祖国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希望你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奋勇向前!”实践团成员听完老战士的讲述深受触动,饱含敬意深鞠一躬,并表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定会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积极投入党和国家建设事业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吴木堂老战士。管桐 供图

    竺松民同志系宁波地区早期的中共革命活动家竺扬之孙、宁波市奉化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此次前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缅怀先人。在交流过程中,实践团了解到,竺扬老爷爷16岁就投身革命,加入党组织,并担任宁波地区学生联合会代主席,参加闹学潮、迎北伐、搞农运等革命运动,参加了南昌起义,南下途中在会昌负伤,回乡治疗后辗转上海、宁波等地继续革命。谈及竺扬老爷爷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的原因,竺松民同志表示,竺扬家境殷实,读过私塾,思想倾向改良,看到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加上在中学阶段受到革命思想宣传的影响,立志要成为一位的有血气的革命志士。竺扬在进攻会昌县城的战役中负伤,命悬一线,幸好被大哥竺一平救回,被问及这次负伤对竺扬的影响,竺松民认为,腿伤关系最大的影响是不利于竺扬担任和服务更重要的革命工作岗位,但他腿残志不残,他自己并没有因伤病关系,职务大小而改变对党的理想信念,矢之不渝跟党走的决心。在竺松民同志的心目中,竺扬爷爷是一位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真正共产党人,也是最忠诚、最讲正气的共产党人,正是竺扬爷爷这样的奋斗精神和革命意志鼓励着他,驱使他走上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工作道路。临走前,竺松民同志特意嘱托实践团的成员:每一个年轻共产党员要把理想信念,当作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只要筑牢精神支柱,就能战胜任何困难和挑战,若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就会动摇、退化、滑坡,精神就会懈怠,年轻人要不断地加强政治学习,与时俱进,增强使命感,提高政治素养,做好分内事,增强政治定力,守护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图为竺松民手持竺扬同志照片。

图为竺松民同志与实践团成员交流。胡旺 供图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

    8月2日上午,实践团前往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通过深入革命圣地,领会革命先辈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是新四军历史上第一个正规军部的所在地,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改编中心,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抗日铁军新四军的诞生。自1988年开放至今,无数先烈后辈、党员干部、青年学子慕名而来,瞻仰纪念,使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图为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外观。牟凯璇 供图

    走入展厅,展览以红军主力长征为组建新四军积蓄力量为起点,通过详实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使参观者得以跨越历史长河、冲破时空局限,重温与回顾新四军形成与壮大的光辉历程。新四军诞生于南昌,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由南方各游击区的红军和红军游击队改编组成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四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日伪军占领地周围和补给通道两侧开展游击战,牵制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使日军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

图为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展厅。牟凯璇 供图

    为了坚定各级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革命信心和斗争决心,陈毅曾说,留下一点星火,定能燃遍万里江山。正是革命先烈以血肉之躯汇聚的漫天星火,以燎原之势让中国改天换地。作为新时代有志青年,我们更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以求实奋进的面貌献礼建党百年,以术业专攻的姿态谱写时代新篇!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管桐 供图

    【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

    8月2日中午,实践团怀着追思革命英烈、传承红色血脉的心愿到访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进入纪念堂,展览入口处有一个独立的门厅,厅内立有烈士群像雕塑,雕塑下方则摆满了参观者献予英烈的鲜花。在肃穆庄严的氛围下,实践团成员自发鞠躬致敬,默哀追思英烈。

图为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烈士群像雕塑。牟凯璇 供图

    1927年3月,蒋介石在江西首举屠刀,无数农工倒在血泊之中,这一时期,全省查明有名有姓之英烈2900余人。中共江西地方组织创建人赵醒侬、江西新文化运动播火者袁冰玉、鲁迅笔下“真的猛士”刘和珍等都牺牲于此,将二十几岁的年轻躯体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永远奉献给了为人民幸福而斗争的伟大事业,谱写了一曲曲壮丽雄浑的青春赞歌。他们在如此年纪的担当和奉献,为当代青年树立了永远跟党走的光辉榜样,时刻激励着我们砥砺奋进、不负韶华,以青春之我,奉献青春之国家!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管桐 供图

    【贺龙指挥部旧址】

    8月2日下午,实践团循着八一南昌起义的战斗足迹,来到坐落于南昌城子固路165号的贺龙指挥部旧址。1927年7月下旬,贺龙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进驻南昌,参加南昌起义,军指挥部设在宏道堂,部分起义领导人住在宏道堂后小楼寓所,并在此举行过多次策划起义行动的重要会议,1927年8月1日凌晨,贺龙、刘伯承、周逸群在此指挥了武装起义。这一蕴含丰富内涵的红色旧址,是南昌起义的战斗前沿阵地,遗存于大楼三层临街窗口的弹痕,生动记录了革命先烈运筹帷幄、激烈鏖战的场景,时刻向世人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历久弥新的红色故事。通过现场观摩学习,成员们重温了那段战火硝烟的艰苦岁月,深刻领悟到老一辈革命家坚持真理、不畏强敌、英勇斗争、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无数先辈用热血浇筑和平大厦,换来了如今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我们应承袭先辈遗志,扛起传承红色精神的旗帜,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用青春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贺龙指挥部旧址。龙丹婷 供图

    在为期三天的实践中,实践团循着先辈足迹,走访学习了南昌市5处红色地标,圆满完成了传承红色革命精神、青春献礼建党百年社会实践活动。在参观学习中,成员们深刻感受到革命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也为革命先烈用生命践行理想、用坚毅守护夙愿的大无畏精神所震撼。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还是在国强民富的大好盛世,革命先烈用热血铸就的伟大革命精神,都不应该被遗忘,而是值得广大新时代青年学习和大力弘扬。作为交大学子,我们更应该胸怀祖国、脚踏实地,做好“红色精神”的传承者,以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姿态推进强国富民的伟大事业。

    实践团成员感悟: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生牟凯璇: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通过走访调研南昌市的一个个红色地标,我们深入学习了革命历史文化,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这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奋斗史更加坚定了我们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的信心。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会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我也将发挥专业所长,为红色基地的发展建言献策,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作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生龙丹婷: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中,实地参观南昌革命纪念地以更立体直观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革命的不易、先辈的不屈,与革命亲历者对话以更真实感性的视角让我们感受到革命前辈的革命信仰和人民情怀。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将努力追逐前辈的脚步,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硕士生胡旺:在参访过程,跟随着先辈的足迹,走过一个一个的红色地标,慢慢的体会到了先辈们的不易。作为共产党员来说,更要以培养革命意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为目标,勿忘国耻,感受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人的饱满的革命热情,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以更高的工作激情投入到现实工作当中。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硕士生汪煜: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每一段红色往事,都标注着艰苦卓绝的奋斗足迹,记录着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而“红色地标”更是全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党史学习教育鲜活的教科书。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交大学子,我们将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精进专业能力,练就过硬本领,为祖国建设服务,报效祖国!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生刘霞: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欣欣向荣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肩负时代重任的有为青年,我们不应该被社会大环境下的“躺平”和“内卷”所影响,而应当不负重托,承袭先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业,用青春奋斗抒写新时代的华丽篇章。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0级硕士生明恒强:面对一张张照片、一个个舍身救国的故事,心中更加坚定了报效祖国的决心,我认为即使专业有所区别,但都应该积极了解学习该方面内容,并发挥个人和专业优势回报祖国。未来定当不负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生林小娇: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每一寸红色基地,都是先辈为中国之崛起、中国之强盛不懈奋斗的缩影。每代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有自己的时代要扛,我将铭记先辈的嘱托和教诲,珍惜当下,奉献余生,只愿为所逢的时代,带去哪怕一丝丝的光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之共勉。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0级硕士生禄智鸿:悠悠赣江滚滚北去,滕王阁与红谷滩的高楼大厦跨越历史长河遥相辉映,但连接这段历史的,却是那座不论酷暑严冬都巍然屹立的八一大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如赣江之水般滚滚向前不可阻挡,如潮中之水的我们,也将在八一精神的引领下,为祖国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业与生物学院2020级硕士生杜义锋:追寻着革命先烈的足迹,珍贵的革命文物,英勇顽强的战斗历程,我深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和浴血奋战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我们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革命洗礼转化为学习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精神迎接学习和生活,为国家和社会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0级硕士生管桐:虽然实践只有短短几天,但已经有无数个舍身救国的故事印在我的脑海,让我牢记作为一个党员应该有为国为民的担当。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的精神和意志得到了洗礼,党的一百年艰苦奋斗换来了如今的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努力,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农业与生物学院2020级硕士生黄金阳:通过这次对南昌红色地标的参观,我深化了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更加勤奋刻苦,在生活中会更加注重忆苦思甜,饮水思源,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我的研究生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通过这次线上参观,红色精神已然在我们心中流淌。就我个人而言,这也使我更加坚定向党组织靠拢,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做一名合格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摄影:牟凯璇、龙丹婷、胡旺、管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