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历
2021.6 — 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术兼职
上海市台研会会员 全国台研会会员
开设课程
“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政课程)
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革命党精英在联俄联共后的蜕变—西山会议派之再研究》,2015结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台湾地区公民教育发展与两岸文化认同的比较研究》,2013结项
上海市浦江人才资助计划:《台湾地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路径研究》,2021年结
教育部国外访学调研项目:《美国一流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17.1-8。
上海市高校访学项目:《中美院校研究的比较研究》,2013-2014 。
上海市宣传部社会科学博士文库出版资助项目:《革命党精英在联俄容共后的蜕变—西山会议派之再研究》,2009。
中国高教学会十三五一般课题:《两岸高校合办办学调研》,2020年结项。
著作
尚红娟:《革命党精英在联俄联共后的蜕变——西山会议派之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11 。
尚红娟:《台湾公民教育发展中文化认同变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8。
论文
尚红娟:《美国一流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现代大学教育》,2018.5。
尚红娟:《美国罗格斯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之研究》,《高教探索》, 2018.5
Shang Hongjuan:How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 Inform the Development of Double First Class Education in China 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 2018.5
尚红娟:《台湾地区补习班的发展概况与政府监管》,《教育发展研究》,2017.5。
尚红娟:《赴台“陆生”发展动态之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7
尚红娟:《国共间的首次思想交锋:中共与“西山会议派” 之论辩》,《学术月刊》,
2010.4
尚红娟:《国民塑造与传统德育的近代转型:以修身科的历史嬗变为中心》, 《江苏社会科学》,2011.10。
尚红娟:《从分化到分裂—再论西山会议之缘起》,《社会科学》,2008.6 。
尚红娟:《“联俄”与“容共”——1920年代大革命前中国政局的再探讨》,《江苏社会科学》,2007.11。
尚红娟:《论近代中国“公民科”设置》,《教育发展研究》,2011.9 。
尚红娟:《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教育发展研究》,2011.4。
尚红娟:《台湾高等教育评估政策的变迁》,《教育发展研究》,2010.10 。
尚红娟:《台湾大学系所评鉴制度研究》,《复旦教育论坛》,2011.1。
尚红娟:《台湾当局在高等教育评鉴中的影响力分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1.1 。
尚红娟:《“大陆经历”对台湾青年的影响—基于实证的研究》,《台湾研究 》,2016.1。
尚红娟:《论近代中国国家主权的缺失》,《南京社会科学》,2007.10。
尚红娟:《鲍罗廷在国民党改组中扮演的角色》,《历史教学》,2007.11
尚红娟:《试论建国初期的运动治国模式——以三反运动为例》,《江淮论坛》,2008.2。
尚红娟:《民初政党政治与民主思想》,《兰州学刊》,2007.1。
尚红娟:《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存在的合理性”思考》,《理论界》,2007.7。
尚红娟:《当代台湾青年政治价值观之实证研究》,《青年探索》,2018.1。
尚红娟:《台湾当局陆生政策执行、效果及原因分析 》,台海研究 ,2017.9。
尚红娟:《台湾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模式研究》,《台海研究》, 2019.9 。
尚红娟:《两岸中小学艺术教育模式的异同分析与启示》,《上海教育科研》,2019.9 。
尚红娟:《本土化教育与“台湾意识”的塑造》,《海峡两岸教育》,2015.1。
尚红娟:《中国院校研究的本土化进程》,载《中国百年学术路古今中西之间》 2011.9
尚红娟:《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对教育竞争力的影响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
项目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工作经验与启示 上海市徐汇区统战部,2021
推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上海市统战理论研究会 2021
在沪高校台生国情教育现状分析 上海台湾同胞联谊会 2020.1-12
推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之政策研究 上海市台办 2014-2015
推进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政策研究 上海市台办 2010-2011
沪生赴台管理的政策建议 上海市台办 2011-2012.
沪台高等教育评鉴之比较 上海市评估院 2011-2012
陆生赴台行前辅导 上海市台办 2011--
沪台科技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上海市台盟 2013-2014
专著《台湾公民教育发展中文化认同变迁研究》,获得 2016年度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7年度全国台研会优秀著作三等奖,上海市教科院2014年度优秀科研奖。
论文《台湾青少年的政治价值观研究》,获 2017 年度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论文《大陆经历对台湾青年的影响》,获得全国台研会 2016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课题项目《加快推进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政策研究》,获2014年度上海市教育科研二等奖。
论文《再论中国院校研究的本土化进程》,获2011年度上海市社联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论文《科学认识人民政协主题表达的时代内涵》,获2009年度上海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上海市政协成立60周年”论文征集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