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历
2009.7-2020.8,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9至今,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职
Researcher of Social Ontology Group i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上海交通大学“新时代 新思想 新征程”宣讲团成员
开设课程
《自然辩证法概论》(硕士)
《心灵哲学专题研究》(硕士)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博士)
主持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心灵哲学视阈下的人工智能研究”(18BZX036),2018
重庆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知觉问题研究”(2017YBZX015),2017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020607820150002),201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知觉的哲学研究”(一等资助)(2015M570237),20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集体意向研究”(12CZX017 ),2012
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塞尔的社会哲学研究” (2011605518),20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的集体意向性问题研究”(10JYC720026),2010
主要论文
柳海涛,郭贵春:《现象意识的自我表征理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CSSCI),2021(5)。
柳海涛:《心身难题的形质说解读》,《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21(3)。
柳海涛:《集体意向何以可能》,《自然辩证法研究》(CSSCI),2021(5)。
柳海涛:《人工智能的心灵特征》,《学术交流》(CSSCI扩展版),2021(3)。
Haitao Liu. Wholeness and Collective Intention. Integrative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 Volume 55, Issue 1, 2021. SSCI
柳海涛:《心灵哲学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基础》,《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4.30。
柳海涛:《高阶表征理论的论证策略及其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CSSCI),2019(10)。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20年第5期全文转载。
柳海涛,万小龙:《论现象意识的科学维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CSSCI),2019(5)。
柳海涛,桂起权:《作为人工智能之基础的意识的自然化框架》,《荆楚学刊》,2019(3)。
柳海涛,郭贵春:《生物学视阈下的心身问题》,《哲学评论》(CSSCI),2019年第23辑。
柳海涛,郭贵春:《认知封闭与心身问题》,《科学技术哲学研究》(CSSCI),2018(4)。
柳海涛:《论塞尔的社会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CSSCI),2017(5)。《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2期观点摘编。
柳海涛,杨羚:《集体意向与实践理性》,《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7(11)。
柳海涛,黄建诗:《集体意向与博弈论》,《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7(8)。
柳海涛:《布兰顿的单称词项理论》,《荆楚学刊》,2017(4)。
柳海涛:《人工智能能取代人类意识吗》,《社会科学报》,2017.7.13。
柳海涛:《非还原论一定导致过度决定吗》,《哲学动态》(CSSCI),2017(6)。
柳海涛:《意识的信息理论》,《兰州学刊》(CSSCI),2016(10)。
柳海涛:《论集体意向:从道德理性主义的观点》,《科学技术哲学研究》(CSSCI), 2015(5)。
柳海涛:《错觉论证与当代知识论的发展》,《哲学动态》(CSSCI),2015(6)。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柳海涛:《试从语言学视角看意识之本性》,《荆楚学刊》,2015(3)。
柳海涛:《集体意向面面观》,《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扩展板),2015(1)。
柳海涛:《物理主义与心身问题》,《兰州学刊》(CSSCI),2014(12)。
柳海涛:《自然主义中的心灵、语言与社会》,《哲学动态》(CSSCI),2014(4)。
柳海涛:《自然主义背景下心灵与世界的关系》,《哲学评论》(CSSCI),2014年第12辑。
柳海涛:《心灵真的可以被延展吗?》,《自然辩证法研究》(CSSCI),2014(3)。
柳海涛:《基础主义、无限可分性与心身关系》,《哲学动态》(CSSCI),2013(10)。
柳海涛:《知觉与意向性》,《科学技术哲学研究》(CSSCI),2013(4)。
柳海涛:《解析集体意向》,《自然辩证法研究》(CSSCI),2012(8)。
柳海涛:《新二元论对意识问题的处理》,《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2(2)。
柳海涛,万小龙:《语言、实在与规则:简论塞尔的社会哲学》,《甘肃社会科学》(CSSCI),2011(5)。
桂起权,柳海涛:《从解释学视角看辩证法在中国的语境化(对话)》,《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2011(5)。
桂起权,柳海涛:《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对话)》,《河北学刊》(CSSCI),2011(3)。《新华文摘》2011年第16期观点摘编。
李功网,万小龙,柳海涛:《“双刃剑”与科学技术的两面性》,《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1(6)。
柳海涛:《塞尔论集体意向性》,《社会科学论坛》(CSSCI扩展版),2010(10)。
柳海涛:《从认知科学前沿看科技与人文之关系》,《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0(2)。
柳海涛:《“第二代”认知观探析》,《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0(1)。
柳海涛,万小龙:《关于集体意向性问题》,《哲学动态》(CSSCI),2008(4).
柳海涛,殷正坤:《意识本质研究的历史审视与方法论转换》,《内蒙古社会科学》(CSSCI),2006(4)。
柳海涛:《关于随附性问题》,《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2)。
柳海涛:《科学合理性综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05(6)。
著 作
柳海涛:《集体意向性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柳海涛:《分析哲学专题教程》(新编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之《心身问题》,费多益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会议论文
2020.11.14-15,第12届全国分析哲学会议,“人工智能的心灵特征”,西南政法大学。
2019.9.21-22,中国逻辑学会第三届全国学术大会,“论高阶表征”,西安交通大学。
2018.11.17-19,第11届全国分析哲学会议,“论意识研究的自然化框架”,厦门大学。
2016.8.19-21,第10届全国分析哲学会议,“意识的信息理论”,武汉大学。
2015.8.17-19,第17届全国科学哲学会议,“错觉论证与当代知识论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
2014.8.12-14,第9届全国分析哲学会议,“布兰顿的单称词项理论”,西南大学。
2013.4.24-25,Conference of Socal Ontology Group in USA,“On Searle’s Philosophy of Societ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2012.8.14-16,第8届全国分析哲学会议,“论集体意向”,山东大学。
培训经历
2010.8.20-30,教育部直属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当代青年国情教育与历史责任”高级研修班,地点:清华大学
2011.5.20-6.10,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批判性思维”观摩教学,地点:华中科技大学
2011.10.27-30,全国认知语言学学会“心灵哲学与语言研究”讲习班,地点:重庆大学
2012.8-2012.9,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地点: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2015.6-2015.7,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骨干专家培训班,地点:重庆市委党校
2015.11-2015.12,教育部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研修班(西部),地点:兰州大学
2016.6-2016.7,教育部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地点: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2017.11.22-29,重庆市委宣传部专家培训班,地点:重庆市委宣传部
2018.7.17-23,第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研修班,地点:青海民族大学
2019.1.11-17,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地点:中共中央党校
2021.1.7-9,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地点: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电子邮箱:liuhaitao90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