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历
1995年9月—1999年7月,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3年9月—2006年7月,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2006年9月—201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在美国圣母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联合培养。
工作经历
1999年8月—2003年8月,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学生政治辅导员、团委书记;
2010年8月—2012年7月,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2012年8月—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讲师。
2013年6月—2013年11月,美国圣母大学访问学者。
2014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2016年8月—2017年8月,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布卢明顿校区)访问学者。
2019年1月至今,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教学
开设课程
什么是科学(本科生通识课程)
科技伦理(科技哲学专业硕士生课程)
自然辩证法概论(硕士生公共课)
主持的重要科研项目
1、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工智能伦理风险防范研究”(项目编号:20&ZD041,在研)。
2、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机器人伦理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5BZX036,已结项)。
3、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爱因斯坦社会哲学思想及其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1CZX016,已结项)。
著作
1、杜严勇:《人工智能伦理引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年。
2、杜严勇:《爱因斯坦社会哲学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3、杜严勇:《胰岛素探秘者:张友尚传》,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
4、杜严勇:《爱因斯坦的理性重建》,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年。
5、霍尔顿:《爱因斯坦、历史与其他激情》,刘鹏、杜严勇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论文
1. 吴红、杜严勇: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从原则到行动,《自然辩证法研究》(CSSCI),2021(4)。
2. 吴红、杜严勇:敬畏自然大讨论的回顾与反思,《科学与社会》(CSSCI),2020(4)。
3. 杜严勇:恐怖谷效应探析,《云南社会科学》(CSSCI),2020(3)。《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9期论点摘编。
4. 杜严勇:建构友好人工智能,《自然辩证法通讯》(CSSCI),2020(4)。
5. 杜严勇: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治理研究,《社会科学报》,2020—1—9。
6. 杜严勇:机器人伦理研究论纲,《科学技术哲学研究》(CSSCI),2018(4)。
7. 杜严勇:论人工智能研究中的前瞻性道德责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2018(4)。
8. 杜严勇:助老机器人的伦理辩护,《江苏社会科学》(CSSCI),2018(4)。
9. 杜严勇:论机器人道德能力的建构,《自然辩证法研究》(CSSCI),2018(5)。
10. 杜严勇:论人工智能的自反性伦理治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2018(2)。
11. 杜严勇:机器人伦理中的道德责任问题研究,《科学学研究》(CSSCI),2017(11)。
12. 杜严勇:机器人伦理设计进路及其评价,《哲学动态》(CSSCI),2017(9)。
13. 杜严勇:人工智能安全问题及其解决进路,《哲学动态》(CSSCI),2016(9),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6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4. 杜严勇:规避人工智能技术风险,《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5—3。
15. 杜严勇:机器伦理刍议,《科学技术哲学研究》(CSSCI),2016(1)。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6年第5期全文转载。
16. 杜严勇:新康德主义与逻辑经验主义对广义相对论哲学意义的解读,《自然辩证法研究》(CSSCI),2016(1)。
17. 杜严勇:爱因斯坦与犹太复国主义,《自然辩证法通讯》(CSSCI),2016(1)。
18. 杜严勇:机器人伦理研究方法论原则,《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9—8。
19. 杜严勇:论机器人权利,《哲学动态》(CSSCI),2015(8)。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6年第1期全文转载。
20. 杜严勇:关于机器人应用的伦理问题,《科学与社会》(CSSCI扩展版),2015(2)。
21. 杜严勇:爱因斯坦与科学哲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3—30。
22. 杜严勇:情侣机器人对婚姻与性伦理的挑战初探,《自然辩证法研究》(CSSCI),2014(9)。
23. 杜严勇:现代军用机器人的伦理困境,《伦理学研究》(CSSCI),2014(5)。
24. 杜严勇:爱因斯坦:麦卡锡时期的自由斗士,《科学文化评论》,2014(4)。
25. 杜严勇:爱因斯坦与世界政府,《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4)。
26. 杜严勇:机器人伦理:一个亟待研究的新领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3—12。
27. 杜严勇、李侠:科学与种族相关吗?——以爱因斯坦与“犹太科学”为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CSSCI),2013(6)。
28. 杜严勇: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6)。
29. 杜严勇:爱因斯坦与玻尔之争: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2—18。
30. 杜严勇、刘兵:爱因斯坦与宗教,《自然辩证法研究》(CSSCI),2013(1)。《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6期转摘。
31. 杜严勇、吴红:爱因斯坦与玻尔之争的实质,《自然辩证法通讯》(CSSCI),2012(6)。
32. 杜严勇、吴红:广义相对论创立过程中的数学策略与物理策略,《科学技术哲学研究》(CSSCI),2012(6)。
33. 杜严勇:迈克尔逊实验真的帮了爱因斯坦吗?,《科学与管理》,2012(5)。
34. 杜严勇:默顿博士论文的编史学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
35. 杜严勇、胡春风:人工生命技术引发的哲学思考——全国人工生命技术的哲学思考研讨会综述,《哲学分析》,2011(3)。
36. 杜严勇:霍尔顿基旨分析方法探析,《自然辩证法通讯》(CSSCI),2010(6)。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
37. 杜严勇:彭加勒与爱因斯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CSSCI),2010(5)。
38. 杜严勇:2009年国际历史、哲学与科学教学会议综述,《哲学动态》(CSSCI),2010(4)。
39. 杜严勇:爱因斯坦科学哲学思想研究述评,《自然辩证法研究》(CSSCI),2010(2)。
40. 杜严勇:科学与爱情——霍尔顿眼中的爱因斯坦,《创新科技》,2007(11)。
41. 吴红、杜严勇:创造与创新辨析——兼论创造学与创新学,《科学管理研究》(CSSCI),2007(3)。
42. 杜严勇:科学史的合理重建与社会学重构,《科学技术与辩证法》(CSSCI),2007(1)。
43. 杜严勇:当代科学的特点与强纲领SSK的科学观,郭贵春主编,《科学大战与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科学出版社,2006。
44. 杜严勇、吴红:社会建构主义与科学史,《科学技术与辩证法》(CSSCI),2005(6)。
45. 杜严勇、刘开淼:爱因斯坦与霍金科学哲学思想异同初探,《前沿》,2005(3)。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
46. 杜严勇:科学卫士反击后现代,《科学技术与辩证法》(CSSCI),2004(5)。
47. 杜严勇:SSK与科学史,《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04(12)。
48. 杜严勇:国内后现代科学研究述评,《社会科学评论》,2004(4)。
49. 杜严勇:科学与人文再次论战,《科学时报》,2004—3—18。
人才计划
1、入选2018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2、入选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晨星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副教授B类)
3、入选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SMC-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B类)
4、入选2011年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计划
电子邮箱:yanyong817@sina.com;yanyongdu@sjtu.edu.cn